山道步月

仙乎一月写虚空,巾拂飘然朗朗中。
草树微光知着露,水天清籁略因风。
峰阴忽觉当头暗,泉脉无端拨手通。
此夕长吟谁与听,高寒鹤影忽飞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道步月》是清代诗人张履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下面对这首诗作进一步的分析:

  1. 诗歌原文
  • 仙乎一月写虚空,巾拂飘然朗朗中。
  • 草树微光知著露,水天清籁略因风。
  • 峰阴忽觉当头闇,泉脉无端拨手通。
  • 此夕长吟谁与听,高寒鹤影忽飞冲。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整首诗以“山道步月”为画面,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对夜晚山道、月光和自然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静谧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幽静的山道之中,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洗涤和升华。
  • 意象丰富:诗中的意象多样且富有层次,如“空”、“明”、“露”、“风”、“暗”、“泉”等,这些意象不仅生动描绘了夜色中的自然景观,还寓意着诗人的情感变化和社会现实。如“露”和“风”象征了自然界的清新和自由;“泉脉”则暗示了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 情感深沉: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如“此夕长吟谁与听”,表达了诗人在寂静夜晚的孤独和内心的挣扎;“高寒鹤影忽飞冲”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超越世俗追求的向往。
  1. 诗人简介
  • 张履:张履是清代江苏震泽人,原名生洲,字渊甫。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尤其擅长古文辞。张履曾官句容县训导,讲程朱之学,善《三礼》,其文学成就在清代颇受瞩目。
  1. 诗歌创作背景
  • 《山道步月》作为一首七言律诗,反映了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同时,也体现了清代社会的某些文化特征和审美倾向。
  1. 文学价值
  • 语言艺术:《山道步月》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音乐美。如“仙乎一月写虚空”中的“仙乎”二字,既显示了诗人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又增强了诗句的神秘色彩。
  • 思想深度:诗歌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他对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之间关系的思考。这种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价值的追问,具有较高的思想深度。
  1. 艺术特色
  • 韵律和谐:诗的平仄、对仗和押韵都经过精心安排,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 意象独特:诗中的意象具有独特性,如对“月”、“露”、“风”、“泉”等自然景物的描写,都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1. 影响及评价
  • 历史评价:历代学者对这首诗的评价颇高。《积石文稿》、《积石诗存》等作品中,有对这首诗的收录和点评,表明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现代评价:当代学者和读者普遍认为《山道步月》是一首优秀的古诗,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清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

张履的《山道步月》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优美诗篇,更是一部富含哲理、展现诗人深邃思想和丰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入理解清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