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自遣

我生孤僻俗缘悭,竟日阑珊闭故关。
儿女债多遗业减,功名心淡此身闲。
炉中馀篆萦蝌蚪,槛外浮云幻髻鬟。
惟有诗篇足吟咏,渊明责子未曾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斋自遣》是清代诗人张玉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简介:张玉墀,号子佩,字云阶,道光庚子举人,主讲靖江马驮书院,文风丕变,尤饶干济才。咸丰庚申之乱中表现勇猛,常昭失守后避地江北,最终死于善后事务。著有詅痴集等著作。
  2. 作品原文
    我生孤僻俗缘悭,竟日阑珊闭故关。
    儿女债多遗业减,功名心淡此身閒。
    炉中馀篆萦蝌蚪,槛外浮云幻髻鬟。
    惟有诗篇足吟咏,渊明责子未曾删。
  3. 内容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疏离和对诗篇的热爱。诗人在诗中提到“我生孤僻”,反映了他与世隔绝的性格。“竟日阑珊闭故关”表明了诗人选择独处,不愿参与世俗纷扰。“儿女债多遗业减,功名心淡此身閒”则揭示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看淡,更注重个人的精神追求。“炉中馀篆萦蝌蚪,槛外浮云幻髻鬟”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表达。最后两句“惟有诗篇足吟咏,渊明责子未曾删”,强调了诗歌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回归自然的情怀。
  4.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处于乱世之时,其时常昭地区沦陷,诗人积极参与团练,多次挫败敌人,保护人民免受战乱之苦。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最终因战事而被迫离开故土避祸。这些经历使得诗人在晚年更多地反思人生,并倾注情感于诗歌创作之中。
  5. 赏析鉴赏:在《书斋自遣》一诗中,诗人张玉墀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诗中不仅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还有对个人精神追求的执着追求。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也让人看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此外,诗人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炉中余篆萦蝌蚪”中的“蝌蚪”和“浮云”等自然意象,既富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性,使整首诗更具深度和内涵。

《书斋自遣》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诗人心灵深处的一次宣泄和抒发。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不仅能更好地欣赏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