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孤僻俗缘悭,竟日阑珊闭故关。
儿女债多遗业减,功名心淡此身闲。
炉中馀篆萦蝌蚪,槛外浮云幻髻鬟。
惟有诗篇足吟咏,渊明责子未曾删。

注释:

  1. 书斋自遣:指诗人在书房里打发时间。
  2. 我生孤僻:我生性孤僻(不善与人交往)。俗缘悭:世俗的缘分吝啬。
  3. 竟日阑珊闭故关:一天到晚,闷闷不乐,闭门不出。阑珊,闲适、无聊的样子。
  4. 儿女债多遗业减:由于为子女的婚事欠下许多债务,以致家财减少。遗业,遗留下来的家业。
  5. 功名心淡此身闲: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所以觉得身体很闲散。
  6. 炉中馀篆萦蝌蚪:炉中的余香缭绕着像蝌蚪一般的香烟。余篆,残留的痕迹。
  7. 槛外浮云幻髻鬟:窗外飘浮的云彩仿佛是女子的发髻。槛外,门外。
  8. 惟有诗篇足吟咏,渊明责子未曾删:只有这些诗文值得吟诵,陶渊明曾责备他的子孙没有删去它们(《归去来兮辞序》)。
    赏析:
    此首诗写诗人独处书斋的闲逸生活,抒发了他对尘世纷争的厌倦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第一句“我生孤僻俗缘悭”,表达了诗人自己生性孤僻,不善与人交往的个性特点。这里的“俗缘悭”指的是他厌恶世俗的纷扰和束缚,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第二句“竟日阑珊闭故关”,描绘了诗人整天闷闷不乐,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这里的“故关”可能指的是书房的门扉,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封闭和孤独。
    第三句“儿女债多遗业减”,则揭示了诗人之所以闭门不出的原因——为了还清为子女婚事所欠下的巨额债务。这里的“儿女债”指的是婚姻上的债务,而“遗业减”则意味着家产的减少。
    第四句“功名心淡此身闲”,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认为追求功名只会让自己更加忙碌和疲惫。这里的“此身闲”意味着诗人已经找到了一种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第五句“炉中馀篆萦蝌蚪”,描绘了诗人在书房中点燃香料的情景,余香袅袅地弥漫在整个房间,如同蝌蚪在水中游动一般。这里以“炉中馀篆”作为象征,寓意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
    第六句“槛外浮云幻髻鬟”,则描绘了诗人欣赏窗外飘浮的云彩时产生的联想。这里的“幻髻鬟”指的是云彩变幻莫测,犹如女子的发髻一般美丽而神秘,让人心生向往。这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最后一句“惟有诗篇足吟咏,渊明责子未曾删”,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自豪和自信。他认为自己的诗歌足以被人们吟咏和传颂,就像陶渊明的作品一样不朽。同时,他也表示自己的子孙没有删除过这些诗篇,因为它们是他心血的结晶,也是他对人生和自然感悟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他对名利得失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它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