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出蛾螂塘,记险从此始。
山脉悉联络,形若臂使指。
又如骏马足,一逸不能止。
峭根拔地生,危峰倚天起。
光含朝暾红,气积暮烟紫。
云开壁面削,雨过翠骨洗。
行人望不见,下马秋色里。
黔山杂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黔山杂吟》是清代诗人曹楙坚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贵州山区的自然景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曹楙坚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独特见解。
- 创作风格:曹楙坚在《黔山杂吟》中展现了其独特的山水画风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深远的思考。
- 诗作原文
- 原文节选:《黔山杂吟·南出蛾螂塘》是其中的一部分,诗句表达了诗人从蛾螂塘出发,沿途所见山川的险峻与壮丽,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诗意解析:首句“南出蛾螂塘,记险从此始”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出发点和对即将展开的旅程的期待。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形象的语言,如“山脉悉联络,形若臂使指”,描绘了山脉连绵起伏、相互连接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还透露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哲学思考,即自然界的壮美与复杂性让人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
- 主题思想
- 自然赞美:曹楙坚在其作品中对自然景观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和美的崇敬。
- 人生哲理: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他也常常将自己的情感和哲思融入其中,使得作品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度。
《黔山杂吟》不仅是一首描写贵州山区风光的诗歌,也是曹楙坚个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刻认识和感悟的体现。读者在欣赏其优美诗句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