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垂旒,黄河喷雪,咸秦百二重城。危楼千尺,刁斗静无声。落日红旗半卷,秋风急、牧马悲鸣。闲凭吊,兴亡满眼,衰草汉诸陵。
泥丸封未得,渔阳鼙鼓,响入华清。早平安烽火,不到西京。自古王公设险,终难恃、带砺之形。何年月,铲平斥堠,如掌看春耕。
满庭芳 · 和人潼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庭芳·和人潼关》是曹贞吉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慨,还蕴含了对政治清明与民生安宁的向往。
从内容上来看,《满庭芳·和人潼关》是一首典型的怀古词。曹贞吉通过描绘潼关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以及战争的惨烈,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稳定的渴望。词中“太华垂旒”和“黄河喷雪”等意象,都生动地刻画出了潼关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隐喻着国家安危的沉浮。
从艺术手法上看,《满庭芳·和人潼关》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例如,“渔阳鼙鼓”不仅是对历史上战争场景的真实再现,也暗喻着国家的动荡不安。而“铲平斥堠”则是一种大胆的政治主张,表达了作者希望消除战乱,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愿望。这种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使得《满庭芳·和人潼关》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从情感表达上来看,《满庭芳·和人潼关》充满了爱国情怀和责任感。曹贞吉通过对潼关历史的回顾,引发了对国家未来的深思。他不仅感叹历史的变迁,更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即通过政治清明和民生安宁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使《满庭芳·和人潼关》成为了一首充满力量的作品。
《满庭芳·和人潼关》作为一首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高超的技巧,更在思想上提出了新颖的进步观点。通过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和对政治清明与民生安宁的追求,《满庭芳·和人潼关》成为了一部值得品鉴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