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 和人望华山

谁凿鸿蒙,最惊人处,芙蓉千丈。激荡疑潮,崩腾似马,罗列儿孙状。八荒雷雨,一天苍翠,缥缈灵旗想像。待清秋、凭陵绝顶,画里秦川如掌。
潼关孤耸,黄河东注,俯览翻增惆怅。飒飒天风,冷泠环佩,九节仙人杖。咄哉韩子,苍龙回驭,那得褰衣长往。耐可拉、青莲居士,三峰高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永遇乐·和人望华山》是一首由清代诗人曹贞吉创作的古诗。该作品通过描绘华山的壮丽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古诗的内容:

  1. 作者介绍
  • 曹贞吉是清代著名的文人、诗人,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擅长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情感和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代表作之一就是《永遇乐·和人望华山》。
  1. 诗歌原文
  • 谁凿鸿蒙,最惊人处,芙蓉千丈。激荡疑潮,崩腾似马,罗列儿孙状。
  • 八荒雷雨,一天苍翠,缥缈灵旗想像。待清秋、凭陵绝顶,画里秦川如掌。潼关孤耸,黄河东注,俯览翻增惆怅。飒飒天风,冷泠环佩,九节仙人杖。
  1. 内容赏析
  • 开篇描述:《谁凿鸿蒙,最惊人处,芙蓉千丈。激荡疑潮,崩腾似马,罗列儿孙状。》这部分诗句描绘了华山之巅的景象,仿佛有神力之人在其中凿出一道门户,使得华山之巅如同惊世之作,芙蓉般的山峰高达千丈,气势磅礴。
  • 后续描写:接下来的句子《八荒雷雨,一天苍翠,缥缈灵旗想像。待清秋、凭陵绝顶,画里秦川如掌。潼关孤耸,黄河东注,俯览翻增惆怅。飒飒天风,冷泠环佩,九节仙人杖》则进一步描绘了华山的四季变化以及周边的自然景观,如八荒的雷雨、苍翠的景色、缥缈的灵旗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1. 艺术特色
  • 《永遇乐·和人望华山》在艺术上展现了曹贞吉高超的写作技巧。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山水世界,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永遇乐·和人望华山》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优秀诗篇,也是曹贞吉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