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萦别浦。似嫩荷出水,青青如许。弱蒂牵风,乍密还疏,不碍蜻蜓来路。何人种向西窗外,添几点、黄昏微雨。若遣伴、翠盖红衣,玉井更无寻处。
谁把嘉名锡汝。傍荭塘蓼岸,歌罢金缕。浅碧初匀,手弄柔波,淡沲难成珠露。深秋怕作阑珊别,共三十六陂凄楚。且逐他、荇叶田田,一曲风潭清暑。
疏影 · 咏金丝荷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疏影·咏金丝荷叶》是曹贞吉创作的一首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的成果,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疏影·咏金丝荷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曹贞吉作为一位清代的著名诗人,他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为《疏影·咏金丝荷叶》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信息。曹贞吉生于1634年,卒于1698年,字升阶,又字升六,号实庵,安丘(今属山东)人。他以进士身份进入官场,历任礼部郎中等职务,但因身体原因最终选择辞官归隐。这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疏影·咏金丝荷叶》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词中的“丝萦别浦”、“弱蒂牵风”等描写手法,不仅捕捉了荷塘景色的动态美,也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独特见解。此外,通过“若遣伴、翠盖红衣,玉井更无寻处”等句,词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将荷叶赋予了人格化的特质,增添了作品的文学深度和审美价值。
在分析《疏影·咏金丝荷叶》的创作背景时,不难发现,该词的创作与作者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曹贞吉曾官至礼部郎中,因健康原因选择辞官,这样的人生转变使得他对自然景观有了更多的感慨和思考。因此,在词中,作者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也反映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对《疏影·咏金丝荷叶》的解读,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命、自然和艺术的深刻理解。
《疏影·咏金丝荷叶》不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它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对于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深入探究曹贞吉的生平和创作,以及《疏影·咏金丝荷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