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慢元宵雪后作

皓魄初圆,罡风犹劲,剪破彤云万里。桂影扶疏,嫦娥清冷,白玉楼头似水。银花作阵,火树迷空,照见离离珠蕊。想蜀天积雪,峨嵋崖下,佛灯如此。
何须问、双凤云间,六鳌海上,箫鼓声中燕喜。竹叶横窗,松阴满径,有个幽人在里。白眼谁同,青樽易歇,赤脚层冰游戏。应难寻、千树梅花,长笛一声而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苏武慢元宵雪后作”是清朝曹贞吉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元宵节为背景,描绘了元宵夜的雪景与灯会的热闹。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词作背景简介
  • 创作背景:曹贞吉作为清朝时期的诗人,其生活年代大致在康熙年间至乾隆初年。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鼎盛时期,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诗词成为表达个人情感与时代风貌的重要载体。因此,曹贞吉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1. 词作内容分析
  • 意象描绘:“皓魄初圆,罡风犹劲”开篇即用“皓魄初圆”来描绘节日夜晚月亮的圆满,而“罡风犹劲”则传达出天气恶劣,风力强大的意境。这样的开头设定为接下来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压抑而又充满张力的氛围,为整首词奠定了基调。
  • 视觉描写:在“桂影扶疏,嫦娥清冷,白玉楼头似水”中,作者通过细腻的视觉描写,将元宵节夜晚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桂花的香气与月光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神秘的氛围;而嫦娥的形象则给人以高洁、冷艳之感,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古典美的气息。
  • 感官体验:词中的“银花作阵,火树迷空”通过对光影变化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之中。这里的“银花作阵”可能指的是元宵节期间的灯火辉煌,而“火树迷空”则形容了灯光璀璨,令人目不暇给的景象。
  1. 词作主题探讨
  • 节日气氛:从整体上看,“皓魄初圆,罡风犹劲”到“银花作阵,火树迷空”,词中的元宵节场景既展示了节日的热闹非凡,又透露出一丝凄凉之感。这种矛盾的情感对比,使得整首词不仅仅是对节日气氛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百态的一种思考。
  • 艺术手法:曹贞吉在这首词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玉楼”“珠蕊”等,这些都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同时,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1. 文化价值评价
  • 历史价值:曹贞吉的这首词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珍贵的文献资料,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通过研究这首词,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
  • 教育意义:这首词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意境,对后人尤其是青少年具有很好的教育和启发作用。它不仅能够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引导人们在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色的同时,思考人生的哲理。

曹贞吉的《苏武慢元宵雪后作》不仅是一首描写节日景象的词作,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它通过对元宵夜雪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文人的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