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千顷,画烛摇花冷。恰到五湖深处,平生事、付渔艇。
鹤警铜壶静,做成今夜永。正是愁肠无限,几片叶、送秋影。
霜天晓角 · 同香山敬可夜坐倦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霜天晓角是一首词,出自元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它通过描写元宵夜赏灯的情景来反映作者对南宋统治者苟安江南的不满,抒发作者希望朝廷能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词的上片写赏花。开头两句以“东风”点题,并引出了“落红”与“飞絮”,为下文抒情作引。“落红”,指春花飘零。“飞絮”,喻柳丝飘荡。这两句既写了花,也写了人。从字面上看,似乎在写赏花之景;而细玩其意,则似是写赏花之人,更似是写伤春之人。“落红”句中,一个“飞”字,不仅写出了柳絮随风飘转的姿态,而且暗寓了伤春之情。“飞絮”句中,一个“舞”字,不但写出了垂柳随风摇曳的情态,而且暗寓了伤别之意。
下片写赏月。“今宵”二字,总摄全篇,指出了赏月的地点是在倦圃,时间是在元宵之夜。“彩云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这两句是化用唐人李商隐的诗句:“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锦瑟》)中的“行乐”一词,将赏花之人由赏花而联想到游宴之事。“彩云随马去”一句,既承上片的“东风”,又启下片的“明月”;“明月逐人来”一句,既应前句的“彩云”,又和后句的“彩云”相呼应。“今宵”二字,总摄全篇,指出了赏月的地点是在倦圃,时间是在元宵之夜,而“彩云”、“明月”、“游宴”诸事,又是因赏花而引起的。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上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将赏花与赏月两个不同的题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收到了“同前结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