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 雁门关

眼底秋山,旧来风雨,横槊之处。壁冷沙鸡,巢空海燕,各是酸心具。老兵散后,关门自启,脉脉晚愁穿去。一书生、霜花踏遍,酒肠涩时谁诉。
阑珊鬓发,萧条衣帽,打入唱骊新句。回首神州,重重遮断,惟有翻空絮。岁华贪换,刀环落尽,草际夕阳如故。嗟同病、南冠易感,登楼莫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永遇乐·雁门关》是明代诗人曹溶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词的简要介绍:

  1. 作者介绍
  • 曹溶(1613-1685),字鉴躬,号秋岳、倦圃,浙江秀水人。曹溶在明崇祯十年丁丑科(1637)中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入清后,任顺治朝御史、广东布政史、山西按察副使等职。他爱好金石书画,收藏丰富。曹溶的诗作以清新脱俗和深沉含蓄著称,他的词则风格豪迈且不失婉约,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永遇乐·雁门关》便是他在任职山西期间所写,反映了他对故国的眷恋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1. 诗词原文
    眼底秋山,旧来风雨,横槊之处。
    壁冷沙鸡,巢空海燕,各是酸心具。
    老兵散后,关门自启,脉脉晚愁穿去。
    一书生、霜花踏遍,酒肠涩时谁诉。
    阑珊鬓发,萧条衣帽,打入唱骊新句。
    回首神州,重重遮断,惟有翻空絮。
    岁华贪换,刀环落尽,草际夕阳如故。
    嗟同病、南冠易感,登楼莫赋。

  2. 诗词解读

  • 背景与主题:此词作于曹溶任职山西期间,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怀念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通过对雁门关的描写,词人不仅抒发了对历史的追忆,还透露出自己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思考。
  • 艺术特色:词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秋风中的雁门关、老兵的晚愁、沙鸡海燕的凄凉等,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悲凉气息的古代战场景象。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法,词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 情感表达:全词充满了对过往辉煌的怀旧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曹溶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国事家愁的深切忧虑。尤其是结尾处的“南冠易感”,更是直接点明了词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曹溶的《永遇乐·雁门关》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词作,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历史意义和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们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