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堤步月

隋苑繁华半已非,隋堤烟月自清晖。
紫箫团扇曾同照,锦缆牙樯何处归。
水浸一天星影动,风摇两岸荻花肥。
堪怜廿四桥边柳,惟有惊乌向夜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隋堤步月》是唐代诗人吴融所作的七言律诗,而非清代崔岱齐所作。这首诗作于晚唐时期,通过描绘隋堤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忧虑。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吴融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以咏史抒怀为主,风格清新脱俗,语言流畅自然。在晚唐时期,吴融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他与杜牧、温庭筠并称为“大历十才子”。
  1. 诗歌原文
  • 搔首隋堤落日斜,已无馀柳可藏鸦。
  • 岸傍昔道牵龙舰,河底今来走犊车。
  • 曾笑陈家歌玉树,却随后主看琼花。
  • 四方正是无虞日,谁信黎阳有古家。
  1. 诗歌赏析
  • 诗中的“已无馀柳可藏鸦”描述了隋堤上的景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昔日的绿柳不复存在,乌鸦无处栖息。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 “岸傍昔道牵龙舰,河底今来走犊车”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兴衰的思考。龙舰和犊车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战船和战车,诗人通过这些形象,暗示了唐朝末年国家的动荡不安。
  • “曾笑陈家歌玉树,却随后主看琼花”则是指陈后主因为沉迷于享乐而亡国的历史事件。诗人在这里通过讽刺的语气,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 “四方正是无虞日,谁信黎阳有古家”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这里使用了“无虞”一词,意指太平盛世,而“黎阳有古家”则是暗指历史上的黎阳城,意味着即使在太平时期,也可能隐藏着不稳定的因素。

《隋堤步月》作为一首反映晚唐社会现实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历史与哲理意义。它不仅是唐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唐代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