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武山

宝林初地接蓬莱,于越何年异境开。
孤屿烟云浮海出,诸天风雨挟山来。
城阴屈曲衔镫塔,树色清凉护讲台。
莫问前朝朱相国,断垣遗碣锁苍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武山》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清代诗人曹寿铭所作。下面详细介绍《东武山》:

  1. 作者简介
  • 曹寿铭(字文孺),初名炳言,字烺斋,会稽人。咸丰戊午优贡,候选知县。
  • 他还有《曼志堂遗稿》。
  1. 诗歌原文
    宝林初地接蓬莱,于越何年异境开。
    孤屿烟云浮海出,诸天风雨挟山来。
    城阴屈曲衔镫塔,树色清凉护讲台。
    莫问前朝朱相国,断垣遗碣锁苍苔。

  2. 诗歌内容分析

  • 自然景观描绘:诗歌通过“孤屿烟云浮海出,诸天风雨挟山来”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东武山的自然风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云雾缭绕、山雨欲来的壮观景色之中。
  • 历史与文化联想:“莫问前朝朱相国,断垣遗碣锁苍苔。”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暗示了东武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 人文情感寄托:整首诗洋溢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高尚情操。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通过对东武山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 这首诗的语言凝练而富有韵味,既体现了诗人的高超文学造诣,又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沉情感。
  1. 创作背景
  • 曹寿铭在咸丰戊午年成为优贡,并曾短暂担任过知县。他的文学生涯虽然不算显赫,但在其短暂的官场生涯中,留下了不少作品。其中,《东武山》便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 在明代,东武山东部地区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富裕人家普遍重视子弟学业。到了光绪元年(1875),陕甘分闱时,读书风气日盛,中举者渐次增多,这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可以说《东武山》的创作背景是在这样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孕育而生。
  1. 诗歌影响
  • 《东武山》作为曹寿铭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体现了曹寿铭的文学才华,也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表现力。
  • 随着岁月流转,这首《东武山》的诗歌被后人传颂,成为研究清代诗歌艺术的重要文献之一,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武山》不仅是曹寿铭的一首诗歌,更是一座历史文化的丰碑。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