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城门泷大风

山暗大风鸣,萧萧草木声。
鱼龙翻峡黑,星月涌江清。
客梦寒偏觉,乡心夜久生。
并随流水去,百折绕滩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泊城门泷大风》是清代诗人张际亮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在江边泊船的动人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
    山暗大风鸣,萧萧草木声。
    鱼龙翻峡黑,星月涌江清。
    客梦寒偏觉,乡心夜久生。
    并随流水去,百折绕滩惊。

  2. 诗歌鉴赏

  • 景致刻画:首两句“山暗大风鸣,萧萧草木声”,通过风声和树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邃的氛围。接着“鱼龙翻峡黑,星月涌江清”,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观,星辰与月光共同绘制出一幅静谧而美丽的夜空图。
  • 情感抒发:第三句“客梦寒偏觉,乡心夜久生”,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深夜里难以入睡,只能梦见家乡的情景。最后一句“并随流水去,百折绕滩惊”,则描绘了诗人随江水漂流的曲折经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家国的忧虑和不安。
  1. 作者介绍:张际亮,清代福建建宁人,字享甫,号华胥大夫。道光十八年举人。他游历天下名胜古迹,并留下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2. 创作背景:张际亮的诗歌往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尽管其具体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但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3. 艺术特色

  • 形式结构:《夜泊城门泷大风》为五言律诗,遵循传统的诗歌格律,每两句一韵,平仄相间,音韵和谐。
  • 语言风格:全诗用词简练,意象生动,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观,又有细腻的个人感受,体现了诗人精湛的艺术功底。

《夜泊城门泷大风》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广阔的自然界。它不仅记录了诗人的情感历程,也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风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并受到人们的喜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