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寒犹腊日,晚眺觅春光。
雨点千峰雪,烟笼万木霜。
落霞归极浦,残照度危梁。
咫尺故人隔,林乌空自翔。
初春晚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春晚眺》是清代诗人常纪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晚春景色的感慨与对故人的思念。常纪(1730—1801),字铭勋,号理斋,出生于承德,是乾隆时期的一位进士及官员。他以《爱吟草》传世,体现了其文学才华。
常纪的作品《初春晚眺》以其精湛的诗艺和深刻的情感见称。这首诗描绘了晚春时节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季节更迭的感悟与对逝去时光的追忆。诗中“峭寒犹腊日,晚眺觅春光”开篇即点明了时间背景与诗人的心态,展现了冬末春初的寒冷与期待。接着的“雨点千峰雪,烟笼万木霜”通过视觉上的对比,传达出大自然在冬去春来之际的变迁之美。
诗中的“落霞归极浦,残照度危梁”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美丽画面,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不舍。结尾两句“咫尺故人隔,林乌空自翔”,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自己孤独的处境。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浓厚情感与深邃意境。
《初春晚眺》不仅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通过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常纪作为清代的诗人,通过这首诗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使得这首诗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
《初春晚眺》不仅是一篇描写晚春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情感与艺术美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清朝文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感悟,也反映了他们复杂的情感世界。常纪用寥寥数笔,将一幅幅生动的晚春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这首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对于喜欢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初春晚眺》无疑是一个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