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淮水至翰东作

击楫渡淮水,晴波漾绿蘋。
估帆低落日,津鼓急行人。
地僻承凋㩻,时艰赖拊循。
近来风俗改,牛犊满村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渡淮水至翰东作》是一首由清代诗人康曾定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词句和深邃的内涵,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个人境遇的沉思。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康曾定(清),生平不详,但据诗中情感可推测为一位生活在清代的文人。
  • 诗歌风格:《渡淮水至翰东作》体现了康曾定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反映其内心的感悟与思考。
  1. 诗句原文
  • 击楫渡淮水:此句展现了诗人面对淮水时的决心和勇气,击楫即击桨,渡淮水意味着渡过淮河,象征着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 晴波漾绿蘋:晴波指的是晴朗的水面,漾表示波动,绿蘋可能指的是水中的植物或浮萍,整个画面显得生机勃勃,充满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
  • 估帆低落日:估帆指的是估算的帆船,低落日则形容太阳渐渐落下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艰辛。
  • 津鼓急行人:津鼓指的是渡口上的鼓声,紧急地敲打着,使人急于赶路,反映了当时交通不便和出行的紧迫性。
  • 地僻承凋㩻:地僻承凋指的是偏僻之地承受着时代的变迁,凋指的是衰落或衰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变革下个体命运的关注。
  • 近来风俗改:近来风俗改指的是近代以来社会风俗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需要具体的时代背景来判断。
  • 牛犊满村屯:牛犊满村屯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场景,牛犊作为农耕文化的载体,在这里象征着乡村生活的繁荣与希望。
  1. 主题思想
  • 个人遭遇与时代变迁的关系:通过描述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环境,诗人表达了自己如何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中寻找到心灵的寄托,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 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的自然描写不仅美化了语言,也增强了诗歌的审美价值。通过晴波漾绿蘋等生动的画面,传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1. 艺术特色
  • 简洁的语言:整首诗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每一个词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景象,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既顺畅又富有韵味。
  • 象征手法的运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巧妙地使用了象征手法,如“估帆”可能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不定,“牛犊”则可能象征着农家的朴实与勤劳。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代:虽然具体的创作年份不详,但根据诗中的内容和使用的典故,可以推测这首诗创作于清代中后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为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 历史地位:《渡淮水至翰东作》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是清代诗歌的一个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渡淮水至翰东作》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遭遇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时代风貌。这首诗不仅是研究清代文人社会生活和心理状态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