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万里风泱泱,昆仑东南海为疆。岳岭回环江河长,中开天府万宝藏。
地兼三带寒暑藏,以花为国丝为裳。百品杂陈饮馔良,地大物博冠万方。
我祖黄帝传百世,一姓四五垓兄弟。族谱历史五千载,大地文明无我逮。
全国语文同一致,武功一统垂文治。四裔入贡怀威惠,用我文化服我制,亚洲独尊主人位。
今为万国竟争时,惟我广土众民霸国资,偏鉴万国无似之。
我人齐心发愤可突飞,速成学艺与汽机。民兵千万选健儿,大造铁监游天池,舞破大地黄龙旗。
爱国短歌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爱国短歌行’,通常是指以诗歌形式表达对国家或民族的爱与忠诚的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宝库中,有许多诗人都创作过这类题材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春望》。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天,当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杜甫在长安度过了一个春天。这首诗反映了杜甫在战乱后看到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时的喜悦和欣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
《春望》的内容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战后的荒凉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的“国破山河在”表现了国家虽已遭受战火摧残但依然存在;“感时花溅泪”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伤感;“烽火连三月”描绘了战争持续不断的情景;而“家书抵万金”则揭示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难和痛苦。最后一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则反映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衰老憔悴的心情。
《春望》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高峰之一,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受到后世读者的喜爱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