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松禅老人

楼台无地相公归,借住山峰接翠微。
济胜客输腰脚健,忧时僧识鬓毛非。
尚湖鱼鸟堪寻侣,大泽龙蛇未息机。
正可斋心观物变,蒲团饱吃北山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呈松禅老人》是清末民国初诗人张謇创作的一首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楼台无地相公归,借住山峰接翠微。
    济胜客输腰脚健,忧时僧识鬓毛非。
    尚湖鱼鸟堪寻侣,大泽龙蛇未息机。
    正可斋心观物变,蒲团饱吃北山薇。

  2. 作者简介: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南通人。光绪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入民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及袁世凯政府中任农商总长。后辞职返里,致力于兴办实业与教育。

  3. 诗歌鉴赏:该诗以“呈松禅老人”为题,展现了诗人对松禅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深刻理解。首联“楼台无地相公归,借住山峰接翠微”,表达了诗人归隐自然,借住山林之中的心境。颔联“济胜客输腰脚健,忧时僧识鬓毛非”,则反映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与世俗保持距离的同时,也关注社会与时代的变迁。颈联“尚湖鱼鸟堪寻侣,大泽龙蛇未息机”,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画面,既有大自然的静谧之美,也有世间万物的生机勃勃。尾联“正可斋心观物变,蒲团饱吃北山薇”,则是诗人在宁静的自然中寻求内心的平和与清净,享受简朴的生活。

通过对《呈松禅老人》的简要介绍和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张謇的文学成就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产物,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