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谒松禅师墓

淹回积岁心,一决向虞麓。
晨暾彻郭西,寒翠散岩壑。
夹道坟几何,鸽峰注吾瞩。
停舆入墓庐,空庭冷花竹。
亟趋墓前拜,眦楚泪频蓄。
凄惶病榻语,万古重丘岳。
抵死保傅衷,都忘编管辱。
尊驺贡大义,凝欷手牢握。
宁知三日别,侍坐更不续。
期许更或忘,文字尚负托。
平生感遇处,一一缭心曲。
缅想立朝姿,松风凛犹谡。
九原石台前,随武不可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山谒松禅师墓》是清朝著名诗人张謇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禅宗大师松禅师的深切敬意及对其生平事迹的追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
  • 张謇(1853年—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他不仅是上海海洋大学的创建者之一,还是一位杰出的状元,以实业救国的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1. 作品原文与翻译
  • 原文
    淹回积岁心,一决向虞麓。晨暾彻郭西,寒翠散岩壑。夹道坟几何,鸽峰注吾瞩。停舆入墓庐,空庭冷花竹。亟趋墓前拜,眦楚泪频蓄。凄惶病榻语,万古重丘岳。抵死保傅衷,都忘编管辱。尊驺贡大义,凝欷手牢握。
  • 译文注释:这首诗的原文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敬仰之情和对松禅师墓地的探访。其中“晨暾”指晨光,象征希望和新生;“凄惶病榻语”则反映了作者在病床上的哀伤与回忆。
  1. 创作背景
  • 《虞山谒松禅师墓》的创作背景是在作者晚年,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来到了位于虞山的松禅师墓前。面对这一座庄严的墓地,作者的内心充满了感慨。他通过诗歌的形式,抒发了自己对这位高僧的怀念和敬意,以及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1. 名家点评
  • 在文学评论界,这首诗被认为是张謇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许多学者认为,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禅宗精神的理解,同时也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
  1. 轶事典故
  •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流传着一些轶事。据说,张謇在拜访松禅师时,曾受到禅师的一番教诲,这让他对禅宗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当他再次游览虞山时,便写下了这首表达敬仰之情的诗作。这些轶事增添了诗作的情感深度,使之不仅仅是一篇单纯的游记,而是蕴含了作者对生命和哲学的深思。

《虞山谒松禅师墓》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古诗,通过对松禅师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生死以及自然与心灵之间关系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张謇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其哲学思想和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从中领悟到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