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回积岁心,一决向虞麓。
晨暾彻郭西,寒翠散岩壑。
夹道坟几何,鸽峰注吾瞩。
停舆入墓庐,空庭冷花竹。
亟趋墓前拜,眦楚泪频蓄。
凄惶病榻语,万古重丘岳。
抵死保傅衷,都忘编管辱。
尊驺贡大义,凝欷手牢握。
宁知三日别,侍坐更不续。
期许更或忘,文字尚负托。
平生感遇处,一一缭心曲。
缅想立朝姿,松风凛犹谡。
九原石台前,随武不可作。
【注释】
虞山谒松禅师墓:拜访了虞山上的松禅师的墓地。
淹回积岁心,一决向虞麓:我徘徊多年,今天决心来到虞山脚下。
晨暾(tūn)彻郭西,寒翠散岩壑:清晨的阳光穿透了城郭的西边,寒冷的翠绿散布在山间壑谷。
夹道坟几何,鸽峰注吾瞩:两边的道路两旁有多少座坟墓啊,鸽子峰正俯视着我。
停舆入墓庐,空庭冷花竹:停下车子进入墓庐,空荡的庭院里只有冷清的花草竹子。
亟趋墓前拜,眦楚泪频蓄:急忙赶到墓前跪拜,眼泪不断涌出。
凄惶病榻语,万古重丘岳:悲伤和恐惧使我躺在病床上说话,永恒的山岳将永远铭记。
抵死保傅衷,都忘编管辱:即使赴死也要保全师道的良心,都忘记了遭受贬官的耻辱。
尊驺(zōu)贡大义,凝欷手牢握:尊敬的车马护送着献上大义,我双手紧握着车辕。
宁知三日别,侍坐更不续:不知道三天后要分别,侍立在座位上的谈话也中断了。
期许更或忘,文字尚负托:期待的事情或许已经忘记,文章的寄托还在心头。
平生感遇处,一一缭心曲:平生所经历的一切感受之处,都缠绕在我心头。
缅想立朝姿,松风凛犹谡(sù):怀念当年站在朝廷上的姿态,松树的清风凛然依旧。
九原石台前,随武不可作:九泉之下的石台上,跟随武公是不能实现的事。
【赏析】
此诗是诗人游览虞山时为松禅师墓写的祭文。虞山在苏州西南,有虞山寺。松禅师,名宗演,号雪舟居士,明末著名禅僧,与杨髡庵、憨山德清并称为“三大士”。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他此时已年届八旬,但仍关心国事,渴望能有所作为,对松禅师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首联两句说:“淹回积岁心,一决向虞麓。”意思是说:长年累月地徘徊不已的心情,终于决定到虞山去拜访这位禅师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颔联两句写诗人到了虞山脚下,看到清晨第一缕阳光从郭外的天边透射下来,洒在山岩沟壑中。诗人不禁想起自己年轻时曾经到访过这里,那时正是青春年少时期。如今虽然已是垂暮之人,但心中仍怀有壮志未酬的遗憾。
颈联两句写诗人登上山峦,看到两旁的道路上有许多坟墓,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座鸽子峰。诗人感慨地说:“夹道坟几何?鸽峰注吾瞩。”这里的“鸽峰”是指位于虞山西面的一座山峰。诗人用“夹道坟几何”来形容自己的孤独和无奈,而用“鸽子峰注吾瞩”则表达了自己想要攀登高峰的愿望。
尾联两句写诗人进入墓庐之后的情景。诗人看到空荡荡的庭院里只有冷清的花草和竹子,便不禁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在这里陪伴师父度过的日子,那时师父总是教导他要坚守道义、不要放弃信念。
最后四句则是诗人对松禅师的追忆和赞美。诗人回忆道:我曾经侍奉过禅师,与他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如今虽然已远离故乡多年,但内心深处仍然珍藏着他的身影和教诲。诗人还提到了自己在仕途上的种种经历,以及曾经受到的屈辱和挫折。然而,这些都已经过去,他已经不再在意了。他更加关注的是与禅师之间的师生情谊、相互扶持的经历以及共同度过的岁月。这种深厚的感情使他始终无法忘怀,也无法割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