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馆陶入都舟行杂咏

薄暮消残暑,扁舟路渐赊。
河声催落日,野色点明霞。
岸曲林容黯,风回楫影斜。
沈忧销未得,凭眺独咨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馆陶入都舟行杂咏》是清代诗人张䌌英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作者旅途中所见的美景,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未知未来的忧虑。下面是对该诗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经历:张䌌英,清初诗人,其生平不详,但据诗中内容推测,他可能曾在官场有所经历。
  • 文学成就:张䌌英在文学史上虽未留下太多作品,但其诗歌在当时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观为主,风格朴实无华,语言简洁明快。
  1. 诗歌原文
  • 第一首:客行时已久,离思入斜曛。木落乌啼树,风高雁入云。人家依岸仄,鸡犬隔篱闻。指点西山近,浮峦净翠雯。
  • 第二首:薄暮消残暑,扁舟路渐赊。河声催落日,野色点明霞。岸曲林容黯,风回楫影斜。
  • 第三首:沈忧销未得,凭眺独咨嗟。薄暮消残暑,扁舟路渐赊。河声催落日,野色点明霞。
  1. 诗歌主题
  • 旅途与乡愁:诗中的“客行”和“离思入斜曛”等词句,透露出作者对旅途的无奈与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 自然描写:通过对树木、鸟儿、河流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中的“沈忧销未得,凭眺独咨嗟”等句子,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意境。
  • 用词简练:诗歌中使用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如“薄暮消残暑”,“河声催落日”,通过这些简单的词汇,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景象。

《自馆陶入都舟行杂咏》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