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行时已久,离思入斜曛。
木落乌啼树,风高雁入云。
人家依岸仄,鸡犬隔篱闻。
指点西山近,浮峦净翠雯。

【注释】

自馆陶入都:从馆陶(今河北省馆陶县)到京城。

杂咏:即杂诗,泛指各种诗歌。

客行时已久:我客居他乡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

离思入斜曛:离别的思绪随着夕阳渐渐消逝。

木落乌啼树:树叶凋零,乌鸦在树上鸣叫。

风高雁入云:风高天晴,大雁南飞。

人家依岸仄:家家户户靠近江边。

鸡犬隔篱闻:鸡犬之声隔着篱笆都能听到。

指点西山近:用手指着西边的群山,表示想望的意思。

浮峦净翠雯:群山浮动着一片青翠的颜色。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离开馆陶,乘船进入京城时的所见所感。诗人以“客行”二字总领全篇,首句就点明是远道而来,“久”字也暗示出此行非同一般。“客行时已久,离思入斜曛。”两句写旅途之长,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斜曛”即斜阳,这里用“入斜曛”来形容日落的景象,既切合题中“舟行”,又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接下来诗人写到“木落乌啼树”和“风高雁入云”。前一句写秋色,后一句写秋风,这两句诗把秋天的特征写得非常逼真生动,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人家依岸仄,鸡犬隔篱闻。”这两句诗描写了沿途所见的景色。诗人站在船上,看到岸边的房屋错落有致;而那炊烟袅袅升起,远远传来鸡鸣犬吠的声音,给这寂静的秋夜增添了几分生机。

最后两句是诗人登岸后的感受:“指点西山近,浮峦净翠雯。”诗人放眼望去,只见西面群山耸立,山上的树木郁郁苍苍,一派清幽秀美的景象。诗人用“指”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没有过多地修饰和雕琢,但却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