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回首乍销魂,依旧长条锁院门。
已是腰围怜瘦影,况堪眉样黦春痕。
声声晓月枝头鸟,草草斜阳郭外村。
三载漂摇成往迹,惯将闲恨一并论。
再叠前韵四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曹家达的《再叠前韵四首》是一首描绘故乡景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诗歌原文:
故乡回首乍销魂,依旧长条锁院门。
已是腰围怜瘦影,况堪眉样黦春痕。
声声晓月枝头鸟,草草斜阳郭外村。
三载漂摇成往迹,惯将閒恨一并论。
- 诗歌鉴赏: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怀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人用“故乡回首乍销魂”开篇,直接表达了面对故乡时难以抑制的情感波动。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故乡的变化,以及自己因岁月流逝而改变的状态。整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诗歌背景:曹家达的《再叠前韵四首》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变革,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使得许多文人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的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曹家达的作品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通过对故乡的描写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诗人展现了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 文化意义:《再叠前韵四首》不仅是曹家达个人的文学创作,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变迁。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传统的诗歌形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故乡、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这种对传统与现实、记忆与现实的融合,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和影响力。
- 艺术手法:曹家达在这首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长条锁院门”象征着故乡的束缚和限制,“瘦影”和“黦春痕”则暗示了诗人因岁月流逝而导致的憔悴和变化。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美感,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人还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使得整首诗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不失深刻的思想性。
- 历史影响:作为清朝末年的诗人,曹家达的《再叠前韵四首》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作品逐渐被更多人所熟知,成为了研究清代文学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之一。在当代,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推广,曹家达的这部作品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成为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重要资源。
曹家达的《再叠前韵四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古典诗歌,也是一部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在面对时代变迁时所展现的勇气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