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缪书屏

自昔有道侣,弃职作散仙。
误落尘网中,忽忽六十年。
会心不在远,脱略遗真诠。
春荣不自恤,秋花有馀妍。
彭殇勿复问,道在逍遥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学缪书屏》是清代诗人曹家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的创作背景、原文、翻译和赏析如下:

  1. 创作背景:曹家达的这首《同学缪书屏》创作于清末至民国期间,具体时间不详。这首诗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时代变革和个人境遇的思考。

  2. 原文:《同学缪书屏》这首诗的原文出自清代诗人曹家达之手。诗的内容如下:“君家事教养,诸子学军旅。岂不背道驰,放任观听与。家贫资菽水,岂必在尊俎。座中古先生,含笑独无语。”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以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感慨。

  3. 翻译:将这首诗翻译成现代汉语,大致可以解释为:“你家族注重教育培养子弟,而他们却学习军事技能。难道这是背道而驰吗? 家庭贫困只能提供简单的饮食,而不是奢侈的宴请。在座中有一位古代的先生,他微笑着独自无语。”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传统与现实的冲突,以及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之间的矛盾。

  4. 赏析:曹家达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象征和比喻,通过对“君家事教养”与“诸子学军旅”的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教育和军事的不同价值取向。同时,“家贫资菽水”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赞美以及对物质追求的反思。末尾提到的“座中古先生,含笑独无语”,则可能寓意着对于知识传承与现实脱节的感慨。

曹家达的《同学缪书屏》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蕴含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分析,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心态,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位置和选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