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 踏青

正雨余,风剪剪,霁色浓于染。古道平芜,时有落花糁。
重三兰伴相邀,寻幽缓步,各自把、绣鞋点检。骋游览。
目送一片凄迷,牵动情天感。已怨斜阳暗。归来带得春驹,醉撩春艳,又飞上、钗头轻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祝英台近·踏青》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踏青活动的古风诗歌。此诗由近现代诗人张慎仪所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以及对春天时光的珍惜。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张慎仪是近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
  2. 原文展示:正雨余,风剪剪,霁色浓于染,古道平芜,时有落花糁。重三兰伴相邀,寻幽缓步,各自把、绣鞋点检。
  3. 诗句解析:首句“正雨余,风剪剪,霁色浓于染”描绘了雨后初晴,风轻云淡的景象,营造出一个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接下来“古道平芜,时有落花糁”通过描写道路两旁覆盖着落花的情景,增添了春日的生动感。第三四句中“重三兰伴相邀,寻幽缓步”表达了与友人一同踏青的快乐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最后两句“骋游览。目送一片凄迷,牵动情天感。已怨斜阳暗”则表达了在游赏过程中感受到的自然美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深感慨。

在阅读《祝英台近·踏青》时,读者可以进一步探索诗人如何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绘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哲思。例如,诗中的“霁色浓于染”不仅形容了天气的晴好,也暗示了内心的平静和愉悦。再如,“骋游览”一词的使用,展现了诗人对户外活动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

《祝英台近·踏青》不仅是一首表达对春天景色赞美的诗篇,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带领读者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验生活中的小确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