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尽寒砧急,溪光上客衣。
人烟和露冷,野色衬霜辉。
竹远敲风细,林深逗月微。
渔翁贪共话,忘却掩荆扉。
美斯桥步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美斯桥步月》是一首五言律诗,由清代诗人张三异所创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以下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诗人简介:张三异,字鲁如,号禹木,汉阳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进士,曾任职绍兴知府。此外,张三异还著有《来青园集》,显示了他在文学上的另一番成就。
诗歌原文:秋尽寒砧急,溪光上客衣。人烟和露冷,野色衬霜辉。竹远敲风细,林深逗月微。渔翁贪共话,忘却掩荆扉。
诗歌鉴赏:在这首诗中,张三异以清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的宁静景象。首句中的“秋尽寒砧急”不仅传达了时间的推移与环境的寒冷,更透露出一种凄凉之美;“溪光上客衣”,则通过月光映照在行者的身上,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
艺术特色:张三异在《美斯桥步月》中运用了诸多意象和技巧,如“竹远敲风细”,“林深逗月微”,这些细腻的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感,也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和具有画面感。
文化价值:《美斯桥步月》作为一首古典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着独到之处,更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以及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赞美之情,对于研究清代文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美斯桥步月》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通过对它的学习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古人如何在有限的文字中表达无限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