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青缥渺。彭蠡湖天晓。葭管动,阳回早。香闺添彩线,画阁薰龙脑。人何处,楼船官烛寒相照。
星渚环山堞,战垒埋荒草。伤往迹,浑如扫。炉峰烟未改,鹿洞云还绕。涛万叠,月明一点匡庐小。
千秋岁 · 长至泊庐山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千秋岁·长至泊庐山下》是清代诗人梁清标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作于明朝时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文学价值:
作者简介:梁清标是明代著名的文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在《千秋岁·长至泊庐山下》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庐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的沧桑,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原文:
遥青缥渺。彭蠡湖天晓。葭管动,阳回早。香闺添綵线,画阁薰龙脑。人何处,楼船官烛寒相照。星渚环山堞,战垒埋荒草。
伤往迹,浑如扫。炉峰烟未改,鹿洞云还绕。涛万叠,月明一点匡庐小。诗词赏析:此诗通过描绘庐山的清晨景象和历史遗迹,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展望。诗中的“遥青缥渺”、“彭蠡湖天晓”等词句,生动地刻画了庐山的自然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追求。而“人何处?楼船官烛寒相照”,则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场景,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
文化背景:庐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曾在此地留下足迹。梁清标的这首诗可能是在他的旅行或访问期间所作,通过对庐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情感和记忆。
《千秋岁·长至泊庐山下》不仅展示了梁清标作为一位诗人的文学才能,也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点。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也是研究明代文化和自然景观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艺术,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