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燕 · 感怀

萧萧易水,问何事春来,助人凄恻。苹香柳嫩,妍景任教抛掷。聊话郎山雨夕,又梦绕、潭固烟色。纷纭身世多般,已见雁飞南北。谁遣头须顿白。
怕纵有春风,也难消得。壮怀无奈,说甚肝肠铁石。况听高楼弄笛。盼不到、渔蓑消息。试看陌草青青,正是杜陵寒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双双燕·感怀》是明朝诗人梁清标的作品。这首词以其深情的表达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情感的怀念。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梁清标(1620—1691),字玉立,别号棠村,又称苍岩子、蕉林居士等。他是直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官庶吉士。
  • 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克北京后,梁清标归附并担任官职。入清后,他以原官授翰林编修,累迁兵、刑、户、礼各部侍郎、尚书,最后晋升为保和殿大学士。
  • 梁清标著有《蕉林诗集》、《蕉林文集》,以及《棠村词》二卷,这些作品反映了他的文学造诣及对古代诗词的研究与继承。
  1. 作品原文:《双双燕·感怀》原文如下:“萧萧易水,问何事春来,助人凄恻。苹香柳嫩,妍景任教抛掷。聊话郎山雨夕,又梦绕、潭固烟色。”

  2. 作品译文:诗中表达了一种对春天到来却无法抓住美好时光的无奈与悲哀。“苹香柳嫩”描绘了春天景色的美丽,但随即被“妍景任教抛掷”带出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叹。通过提及“郎山雨夕”和“潭固烟色”,诗人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可能再次错过的忧虑。

  3. 作品鉴赏

  • 梁清标的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巧妙地映射了人生的苦乐参半,尤其是对离别和重逢的深切感受。
  • 词中的语言细腻而富有画面感,如“苹香柳嫩”和“潭固烟色”,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而且通过对比“抛掷”与“妍景”,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 整体而言,此词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也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深刻反思和艺术提炼。
  1. 创作背景
  • 《双双燕·感怀》的创作背景与梁清标的生平密切相关。明末动乱时期,许多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梁清标也不例外。他在经历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之后,选择回归政治舞台,继续为国家服务。然而,这种回归并非一帆风顺,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起伏和挑战,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反映。

《双双燕·感怀》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内涵的词作,也是梁清标个人历史和时代背景的缩影。它体现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洞察和对过去美好的怀念,同时也揭示了个体在动荡时代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对于欣赏古代诗词的读者来说,这首词提供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和思考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