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伯兄上海》是清代诗人许传霈创作的一首古诗。该诗通过描绘作者流离失所、骨肉分离的悲痛,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怀念,展现了其深厚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 诗歌原文:
流离骨肉泪难乾,况是他乡度岁残。
淮水曲欣慈母健,春申江忆阿兄寒。
到家有梦神常聚,尺土未抔语不安。
前日一阳虔旅荐,虞西回首路漫漫。
- 诗歌赏析:
- 主题与情感:《寄伯兄上海》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骨肉之爱的珍视。诗中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痛苦,同时流露出对亲人深深的牵挂与不舍。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流离骨肉泪难乾”、”慈母健”、”阿兄寒”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苦楚与期盼。此外,诗歌还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故乡与异乡进行了对比,强化了诗的主题。
- 文化背景:在清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看法。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作者简介:
- 许传霈:许传霈(1659年~1708年),字仲山,号秋史,清朝著名诗人,尤以其七言律诗著称。许传霈的生平经历了从科举到仕途的转变过程,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个人情感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 诗歌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于清朝康熙年间,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身处异地,面对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困境,深感世事的无常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 个人经历:据传,许传霈曾在康熙年间参与平定叛乱,但最终因故被贬至边疆。在边疆期间,他不仅生活条件艰苦,而且常常思念家乡和亲人,这种复杂的心境促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情感的诗篇。
-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寄伯兄上海》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 结构布局:全诗分为四节,每节都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首尾呼应,形成了完整的结构布局。这种布局使得整首诗歌既具有连贯性又具有层次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影响与评价:
- 文学地位:《寄伯兄上海》作为许传霈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和欣赏的经典之作。
- 历史价值:该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生活经历,还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现实。因此,研究这首诗对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寄伯兄上海》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篇,更是一部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示了作者对亲情、友情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是了解清代文人思想和情感生活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