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兄自瓜步来苏,连床四日

谁怜征雁怅离群,棹下江南快所云。
难却此时情款款,懒思别后语纷纷。
加餐客地常期健,起我家声祗诵芬。
四夜连床千里梦,相逢底事不欢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伯兄自瓜步来苏,连床四日”出自清代诗人许传霈的《伯兄由奉贤来松江连床三日·其四》。此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底蕴和精湛的诗歌技巧,还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许传霈,字子云,号东阳,清代著名诗人,曾任东阳乡试考官及襄校东阳县试卷事竣柬梓材。其嗜篆刻、擅金石考据,有诗名。
  • 许传霈与汪苇塘、施衡甫等人结诗社,唱和不断,显示了他在当时文坛上的影响力。
  1. 诗歌原文
    谁怜征雁怅离群,棹下江南快所云。
    难却此时情款款,懒思别后语纷纷。

  2.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中“谁怜征雁怅离群”借用大雁南飞的形象,比喻远行的朋友,表达对其离别的不舍。“棹下江南快所云”则描绘了友人乘船南下的情景,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 艺术手法:“难却此时情款款,懒思别后语纷纷。”这句表达了诗人虽然难以抑制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但又不愿过多地思考离别后的复杂情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纠结。
  • 思想内涵: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远方朋友的交往情景,表达了友情的重要和珍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友情与个人情感之间的挣扎和选择。
  1. 文化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是诗人在与友人重逢时所写,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文学艺术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征雁”、“江南”等自然意象,以及“连床四日”等生活场景,都为诗歌增添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生动的画面感。
  • 语言精炼: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如“谁怜征雁怅离群”,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又没有过多的修饰,体现了诗歌的朴实美。
  1. 社会影响
  • 作为清代著名的诗人,许传霈的这首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伯兄自瓜步来苏,连床四日”这首诗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从作者的个人背景、诗歌内容、艺术手法还是思想内涵来看,它都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