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南郊看桃过友成、崇正两书院遗址感赋

南山聚名迹,岁久苦沈湮。
有桃芳山麓,络绎招游人。
游人爱春绿,谁能重斯文。
藉得徵文献,我辈全其真。
丰碑立道左,风雨泣晨昏。
鸿文不可识,手剔藓苔痕。
大书讲学处,成公遗泽存。
吾怀东莱子,南宋走浙闽。
北山仁山继,婺学培本根。
矧此友成号,赵氏实始振。
从学有乔葛,儒林作名臣。
忠如李正节,浩气塞乾坤。
降至倪陈辈,授受实传薪。
贤哲集于此,花鸟露精神。
弹指数百载,黍油麦苗新。
池清闲澡濯,左右犹逢源。
想见侍坐暇,出入道义门。
问碑碑不语,梨花满前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明南郊看桃过友成、崇正两书院遗址感赋’是一首清代诗人吴伟业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清明节期间去南郊观赏桃花的场景,并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友人和书院遗址的感慨。

吴伟业(1607年—1672年),字宾贤,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被誉为“一代词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友情之深的感慨。同时,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敬畏和思考。

这首诗的主题明确,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