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刘伯宗兼问次尾诸孤

九子山头草木悲,五年江上雁鸿迟。
吹箫食拟从人乞,吞炭声还畏友知。
吾道荆榛空岁序,中原战斗几须眉。
只今才彦看将尽,爱尔冰霜独自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刘伯宗兼问次尾诸孤》是一首由清人梅磊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作者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关切、对时局的感慨以及对后辈才俊的期望和勉励。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诗歌原文
    九子山头草木悲,五年江上雁鸿迟。吹箫食拟从人乞,吞炭声还畏友知。吾道荆榛空岁序,中原战斗几须眉。只今才彦看将尽,爱尔冰霜独自持。

  2. 诗歌鉴赏

  • 《寄刘伯宗兼问次尾诸孤·其一》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抒发诗人的情感。“九子山头草木悲”以景写情,反映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
  • “五年江上雁鸿迟”中,诗人通过对大雁南飞迟滞的描写,暗喻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和时光流逝的无奈。而“吹箫食拟从人乞,吞炭声还畏友知”则展现了诗人在艰难岁月中的自保心态。
  • 在“吾道荆榛空岁序,中原战斗几须眉”中,诗人用“荆榛”比喻混乱的社会现状,同时表达了对国家未来战争的关注和忧虑。最后,“只今才彦看将尽,爱尔冰霜独自持”则体现了诗人对后辈才俊的关心与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坚守信念,独自面对困境。
  1. 诗歌背景
  • 梅磊的这首作品创作于清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的心情无疑是复杂而沉重的。
  • 此诗作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道是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所作,其情感表达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紧密相连。
  1. 艺术特色
  • 梅磊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此诗采用七言律形式,每句七个字,整齐划一,便于吟诵,且能够很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如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隐喻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心境。这种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
  1. 文化意义
  • 《寄刘伯宗兼问次尾诸孤》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诗中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问题,为研究清代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素材。
  • 此诗也展示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年轻后辈的关怀。这些主题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

《寄刘伯宗兼问次尾诸孤》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的诗歌,更是承载了深厚历史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该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诗句,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感受到中华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