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 忆女

初晓倚篷窗。垂柳低昂。遥观山色映朝阳。对此春光如锦绣,助我愁肠。
欲说也难详。心自凄凉。罗衾展尽梦难长。似玉左芬何速返,云掩仙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浪淘沙·忆女》是清代著名诗人许禧身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许禧身,字玉堂,号梅庵,浙江杭州人。其生平事迹不详,仅据现存资料可知,他是清代中后期的文学家和诗人。在诗词创作上,他的作品以抒情见长,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之间的互动。
  1. 原文节选
    《浪淘沙·忆女》全诗如下:
    初晓倚篷窗。垂柳低昂。遥观山色映朝阳。对此春光如锦绣,助我愁肠。欲说也难详。心自凄凉。罗衾展尽梦难长。似玉左芬何速返,云掩仙乡。

  2. 作品鉴赏

  •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晨曦中倚靠船窗所见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慨。诗中的“垂柳低昂”形象地勾勒出了清晨的自然之美,而“山色映朝阳”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朝气蓬勃的画面。
  • “对此春光如锦绣,助我愁肠”表达了诗人因美景引发的复杂情绪,一方面赞赏春天的美丽,另一方面内心却充满了忧愁。
  • “欲说也难详。心自凄凉”揭示了诗人对于这种复杂情感难以言表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寂寞与哀愁。
  • “罗衾展尽梦难长。似玉左芬何速返,云掩仙乡”这一句中,诗人通过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透露出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思念。

《浪淘沙·忆女》不仅以其精湛的词藻和深情的表达吸引了众多读者,还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感悟。这首词不仅是清代诗歌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