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晓倚篷窗。垂柳低昂。遥观山色映朝阳。对此春光如锦绣,助我愁肠。
欲说也难详。心自凄凉。罗衾展尽梦难长。似玉左芬何速返,云掩仙乡。
【解析】
1.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首两句是“初晓倚篷窗。垂柳低昂”,写的是作者在清晨倚靠船篷窗口,看窗外的柳树随风摇曳,远山映衬着朝阳,春光如锦绣一般美丽,作者被这美景所陶醉,但内心却有愁绪萦绕,难以排解。第三四句写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内心的凄凉:“欲说也难详。心自凄凉。”“玉左芬”指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此处暗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无法摆脱心中的愁苦,只能以泪洗面。末两句为全诗主旨所在:“罗衾展尽梦难长。似玉左芬何速返,云掩仙乡。”这里,诗人把梦境比喻成天上的仙子,把罗衾比喻成仙境中的云霞,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声。
2.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典故、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其中,“垂柳低昂”“欲说也难详”“罗衾展尽梦难长”“似玉左芬何速返”“云掩仙乡”都是诗中的重要意象,它们分别代表着:垂柳代表春天,象征着美好;想要倾诉却又无从开口,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罗衾是古代的一种丝织品,代表仙境中的云霞;玉左芬是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典故,表示美好而短暂的爱情;云遮雾罩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3.本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
【答案】
示例一:
浪淘沙
初晓倚篷窗。垂柳低昂。遥观山色映朝阳。对此春光如锦绣,助我愁肠。
欲说也难详。心自凄凉。罗衾展尽梦难长。似玉左芬何速返,云掩仙乡。
译文:
清晨我在船篷旁倚靠着窗户观赏外面的景色,看到远处的山色与朝阳交相辉映,这美景让我如入画中,不禁感慨万千。然而面对如此美丽的春光,我却感到无比的忧愁。心中百感交集,却又不知该怎么表达。最后只能在梦中寻找慰藉。梦中的我也如仙子般翩翩起舞,但却总是难以长久,醒来时又是一片寂寥。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句开门见山,直接点出“初晓”和“倚篷窗”两个画面,为后文作铺垫。“垂柳低昂”写出了杨柳枝随风轻轻摇摆的姿态,“遥观山色映朝阳”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接下来一句“对此春光如锦绣”将眼前之景比作锦绣般的美丽,既赞美了眼前的景色,又反衬出自己的内心之愁。“助我”二字写出了诗人因美景而引发的愁绪,但愁绪却又难以言表。
第三四句是对前一句的回应,诗人通过“欲说也难详”和“心自凄凉”两个词语,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内心的忧愁。“欲说也难详”表明了自己无法说出心中所想的心事,而“心自凄凉”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悲伤。
末两句是整首诗的主旨所在:“罗衾展尽梦难长”“似玉左芬何速返”,诗人将梦境比作天上的仙子,将罗衾比成仙境中的云霞,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句中的“何速返”“云掩仙乡”还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感情的渴望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示例二:
浪淘沙
初晓倚篷窗。垂柳低昂。遥观山色映朝阳。对此春光如锦绣,助我愁肠。
欲说也难详。心自凄凉。罗衾展尽梦难长。似玉左芬何速返,云掩仙乡。
译文:
清晨我在船篷旁倚靠着窗户观赏外面的景色,看到远处的山色与朝阳交相辉映,这美景让我如入画中,不禁感慨万千。然而面对如此美丽的春光,我却感到无比的忧愁。心中百感交集,却又不知该怎么表达。最后只能在梦中寻找慰藉。梦中的我也如仙子般翩翩起舞,但却总是难以长久,醒来时又是一片寂寥。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句开门见山,直接点出“初晓”和“倚篷窗”两个画面,为后文作铺垫。“垂柳低昂”写出了杨柳枝随风轻轻摇摆的姿态,“遥观山色映朝阳”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接下来一句“对此春光如锦绣”将眼前之景比作锦绣般的美丽,既赞美了眼前的景色,又反衬出自己的内心之愁。“助我”二字写出了诗人因美景而引发的愁绪,但愁绪却又难以言表。
第三四句是对前一句的回应,诗人通过“欲说也难详”和“心自凄凉”两个词语,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内心的忧愁。“欲说也难详”表明了自己无法说出心中所想的心事,而“心自凄凉”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悲伤。
末两句是整首诗的主旨所在:“罗衾展尽梦难长”“似玉左芬何速返”,诗人将梦境比作天上的仙子,将罗衾比成仙境中的云霞,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句中的“何速返”“云掩仙乡”还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感情的渴望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