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王泳翔

萋萋芳草怨王孙,三叠梅花总断魂!
拔剑痴男真倜宕,调弦素女解温存。
已无别墅伤摩诘,况复登楼学仲宣。
一样沧桑遭小劫,闻君今有小桃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怀王泳翔》是一首古诗词,由许南英创作于清代。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怀念,也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以下是对《寄怀王泳翔》的相关介绍:

  1. 作者许南英:许南英,号蕴白、允白、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毗舍耶客、春江冷宦等。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科举出身到投身政治,再到后来的归隐,他的经历充满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起伏。《题画梅,赠王泳翔》便是他在晚年为一位名叫王泳翔的人所写,通过这首词表达了他与王泳翔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望。
  2. 诗作原文:《寄怀王泳翔》原文如下:“萋萋芳草怨王孙,三叠梅花总断魂!拔剑痴男真倜宕,调弦素女解温存。已无别墅伤摩诘,况复登楼学仲宣。”这首诗以芳草起兴,借三叠梅花之悲情,抒发了对王泳翔深切的思念之情。其中“拔剑痴男真倜宕”,展现了诗人豪迈的个性;而“调弦素女解温存”,则表达了诗人对王泳翔音乐才华的赞赏。
  3. 历史背景:许南英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甲午战争期间,他积极参与抗击日军的行动,最终因局势难挽,全家迁回大陆。这段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友情的价值和重要性。
  4. 文学价值:《寄怀王泳翔》不仅是对友情的颂歌,也是对古代文人交往模式的一种反映。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性格,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人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的机会。
  5. 后世影响:许南英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研究意义: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文人交往以及诗歌艺术的人来说,《寄怀王泳翔》及其作者许南英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寄怀王泳翔》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跨越时空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历史的烙印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状态,还可以从中获得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