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古台荒。野径苍苍。杜鹃声里怨斜阳。剩水残山春又老,花落横塘。
往事暮云长。满眼兴亡。采莲遗曲最凄凉。回首当年歌舞地,无数垂杨。
卖花声·春暮登姑苏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卖花声·春暮登姑苏台》是清代过春山创作的一首词。乔木古台荒,野径苍苍,杜鹃声里怨斜阳。剩水残山春又老,花落横塘。往事暮云长,满眼兴亡,采莲遗曲最凄凉。回首当年歌舞地,无数垂杨 。这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词的上阕“乔木古台荒。野径苍苍。杜鹃声里怨斜阳”开篇即点明地点在姑苏台,并以“乔木古台”、“野径苍苍”勾勒出一幅荒凉的景致。接着,“杜鹃声里怨斜阳”通过杜鹃鸟的啼叫来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这里的“怨”字也暗示了作者对于时光易逝、美好不再的无奈与哀愁。
词的下阕“剩水残山春又老,花落横塘。往事暮云长,满眼兴亡”进一步描绘了姑苏台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历史变迁。这里以“剩水残山”、“花落横塘”形容季节更迭带来的衰败之美,同时用“往事暮云长”来形容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寂寞形成对比,增加了词作的历史深度和情感厚度。
整首词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它不仅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抒情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抒发个人的感慨,词人表达了对过往繁华与今朝落寞的深刻反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兴衰和历史变迁的敏感与关注。这种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思考,使得此词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也是一次对历史与文化的深情回望。
《卖花声·春暮登姑苏台》不仅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邃的情感吸引了众多读者,更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而成为文学史上的瑰宝。通过对这篇词的学习与欣赏,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