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西湖泛月的美丽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西湖的独特魅力。 译文与注释 1. 斜阳送尽归航,蘋花香冷沧波杳。 - 斜阳:夕阳,表示时间的流逝。 - 送尽:逐渐消失,表示天色将晚。 - 归航:回家的船只。 - 蘋花(蘋):一种水生植物,这里可能指代春天的气息。 - 香冷:香气已经变得寒冷,暗示天气变凉或傍晚。 - 沧波杳:沧浪之水,浩渺无际。杳,深远、辽阔。
几缕疏烟生树杪,斜阳初下渔竿。 白蘋风急暗香残。 沙头人独立,寂寞夜潮还。 帝子不来江月悄,萧然鹭冷鸥闲。 佳期渺渺洞庭间。 销魂秋梦里,一枕水云寒。 【注释】 1. 几缕:几缕轻烟。 2. 疏烟:指淡薄的烟雾。 3. 树杪:树枝顶端。 4. 白蘋:白色的蘋花。 5. 暗香残:指花香已渐渐飘散。 6. 沙头:沙滩上。 7. 帝子:指古代传说中的湘妃。 8. 萧然:形容寂静。 9. 鹭冷
《题石湖烟雨图》是清代过春山的作品,诗句如下: 林风吹雨川光暝,远岸鸬鹚点秋影。 译文: 林间的风带着雨声轻轻吹过,水面上波光粼粼映照着昏暗的天色,远处岸边,几只鸬鹚在秋天的水中游弋。 小楼人宿水声中,一枕溪云孤梦冷。 译文: 夜深了,小楼里的人们已经入睡,只有水声和溪上的云彩陪伴着这孤独的梦境,感觉格外寒冷。 我本沧洲旧散仙,蘋花零落五湖船。 译文: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它以杜鹃声、江潮、草冷、风嘶等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怀念之情。以下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译文: 在杜鹃声中,我来到岳鄂王墓前,吊唁着河山,心中仍感凄凉。 六百年来多少事情,日夜被江潮呜咽声唤醒。 草已变冷银凫(一种古代传说中的神鸟),风也在嘶叫石马。 血裹忠魂碧——形容忠诚的英魂如血般鲜红。 西风吹老,南枝几树松柏——西风吹过
诗句解读 1. 问东君、断红乱碧,恁处是、春归路。 注释: 这句询问春天的终点在哪里。 2. 白堤外、垂杨摇曳,似倩艳阳留住。 注释: 在白堤(西湖边)之外,柳树轻轻摇曳,仿佛是希望太阳不要离去。 3. 翠冷燕帘,香消蛾岫,依旧成虚度。 注释: 虽然美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美景变得冷淡和无足轻重。 4. 指西泠桥畔,渔郎归后,夕阳影里,暗催芳杜。 注释:
诗句释义 1 东风又入荒园畔:春天的风再次吹进荒芜的园林边缘。 2. 繁华已成尘土:曾经的繁华景象已经变成了尘土。 3. 太液芙蓉,未央杨柳:指的是汉代的宫殿遗址,太液池和未央宫旁种植的芙蓉树和杨柳。 4. 曾见当年歌舞:曾经见过当年的歌舞表演。 5. 危栏谩抚:在高高的栏杆上轻轻抚摸。 6. 叹事逐飞云,梦随香雾:感叹世事如飞云般变幻莫测,梦想如香雾般消散。 7. 指点江山,斜阳一片下平楚
《过吴竹屿园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诗。下面是这首诗的解释: 雨后遥山色如洗,萝径无人暝烟起。 雨后天晴,远处的群山被清洗得一尘不染,而小路上的蔓藤植物在夜晚的雾气中显得朦胧而又神秘。 露滴荷衣生暮寒,抱琴独宿秋声里。 露珠打湿了荷叶的衣裳,带来了一股清凉的气息,让人感到一丝寒冷。诗人抱着琴独自住在秋天寂静的夜晚里,听着秋虫的声音。 为君一鼓沧浪吟,万壑千岩流水深。
【注释】 “西子妆”:指西湖。 松梢:松树枝叶上露水。 泉穿竹径:泉水在竹林中穿流。 疏阴:稀疏的树林。 凭阑目断:站在栏杆旁远望。 萧萧:风声。 沧浪:指西湖的水波。 玉琴:指古代的乐器——瑟。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是词人登楼眺望西湖景色时有感而作的。此词上片着重描绘雨后西湖的景色,下片则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悲和怀才不遇的感慨。
【注释】 1. 倦寻芳:词牌名。又名“秋蕊香”、“凤栖梧”。单调,四十六字,上片四平韵,下片三平韵。 2. 絮迷蝶径:蝴蝶飞舞于花间,花絮飘飞,如同迷路的蝴蝶。 3. 苔上莺帘:莺语鸟鸣声透过苔藓覆盖的栏杆传来。 4. 庭院愁满:庭院里弥漫着一种深深的忧愁。 5. 怨绿空馀清露泣:怨恨绿色花朵上的露水滴滴答答地落下。 6. 倦红欲倩东风涴:疲惫的红色花瓣想要依靠东风洗涤一下。 7. 听枝头
【注释】: 1. 西泠步月:杭州西湖名胜之一,位于西湖南岸。 2. 霓裳中序:是唐玄宗为杨贵妃创作的乐曲。 3. 又照天涯沦落客:诗人以天涯沦落之人自喻,表达自己漂泊无依的苦闷。 4. 试逐柳阴暗觅:试着在柳阴下寻找那凄凉的琵琶声。 5. 问塞鸿:塞鸿,即雁群,古人常以雁群来比喻书信。这里借指远方的消息。 6. 关山梦、繁华一瞬:关山梦,指对故乡的思念;繁华一瞬,形容世事变化无常。 7. 岑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