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仲春赴邵武舆中口占

衰年决意竟山行,十日浓阴渐放晴。
万叠青山围竹径,千条雪涧作潮声。
异乡喜见莱衣迓,夹道遥来彩仗迎。
此去樵川应不远,早将慰语寄邮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甲午仲春赴邵武舆中口占》是由清代诗人梁德绳创作的一首古诗词。该诗作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作者在仲春时节离开家乡前往邵武途中所见所感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氛围。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梁德绳:清代文人,其生平与成就虽未详尽记录,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观察力。
  1. 诗歌原文
  • 衰年决意竟山行:表达了作者虽然年纪已大但仍然决定徒步旅行的决心。
  • 十日浓阴渐放晴:描述了旅途中的天气变化,从长时间的阴雨到晴朗的转变。
  • 万叠青山围竹径:描绘了连绵不绝的青山环绕着一条幽静的小竹径。
  • 千条雪涧作潮声:将雪白的山谷形容得宛如涌动的波浪。
  • 异乡喜见莱衣迓:表达了对异乡人民热情迎接的感激之情。
  • 夹道遥来彩仗迎:形象地描绘了人们用彩旗和乐队热情迎接的情景。
  • 此去樵川应不远:暗示了即将到达目的地,即山区的樵夫们也准备迎接自己。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该诗作创作于清朝时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悟。
  1. 主题思想
  • 自然与人文并重: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还体现了人文关怀,通过描绘旅途中的人文景观来强化主题表达。
  • 生活态度:通过对旅途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未知旅程的期待与憧憬。
  1. 艺术手法
  • 情景交融:诗中将作者的心境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紧密结合,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比喻手法: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如“万叠青山”与“千条雪涧”等,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1. 文学价值
  • 语言风格: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使得诗歌易于理解,同时也不失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
  • 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特色,是研究清代文学与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甲午仲春赴邵武舆中口占》不仅展示了梁德绳深邃的艺术才能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