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三日雨中泛湖

蒙蒙湿翠满重湖,一棹中流乍有无。
凉意十分归枕簟,秋声几点到菰芦。
水花带雨弄姿态,风柳牵船成画图。
我与鸥盟幸无负,笑他堀堁羡莼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秘文学经典《立秋后三日雨中泛湖》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立秋后三日雨中泛湖》,作者是梁启心。这首诗不仅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自然之美,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立秋后三日雨中泛湖》描绘了一幅雨中泛湖的画面。诗中的“濛濛湿翠满重湖,一棹中流乍有无”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雨水给湖泊带来的湿润与变化。“凉意十分归枕簟,秋声几点到菰芦”则表达了作者感受到的清冷与秋天的声音。

诗歌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之中,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雨滴轻拂湖面,微风轻拂荷叶的宁静场景。

《立秋后三日雨中泛湖》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思的抒发。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内心的感受和对自然的观察融合在一起,使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诗歌的写作背景也颇为引人深思。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六月,词人托病辞职,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实际上是领俸禄闲居,卜居青墩。这一情境可能为词人创作此诗提供了灵感和背景。

《立秋后三日雨中泛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内涵,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