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篙新涨里湖宽,小雨飞来作夏寒。
山翠忽低林影合,杜鹃声里倚阑干。
初夏泛湖至孤山作
介绍
《初夏泛湖至孤山作》是清代诗人梁启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和赏析:
作者介绍:诗人梁启心,浙江杭州人,字首存,一字蔎林,曾为乾隆四年进士,授编修,后乞归。他与厉鹗等结社倡和,晚年诗社同仁均已去世,惟与杭世骏等数人为友。他的诗歌创作丰富且多样,其诗集名为《南香草堂诗集》,体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深厚情感。
诗词原文:“一篙新涨里湖宽,小雨飞来作夏寒。 山翠忽低林影合,杜鹃声里倚阑干。”这四句诗简洁而富有意象,描绘了诗人在初夏泛湖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感受。诗句中“一篙新涨里湖宽”,通过描写湖水上涨的情景,营造出宁静而宽阔的氛围;“小雨飞来作夏寒”则通过细雨带来凉意,增添了一份清新感。接下来的“山翠忽低林影合,杜鹃声里倚阑干”,则通过对树木、竹林和杜鹃声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夏日微风中倚靠在栏杆上,欣赏着自然美景的闲适心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杭州时所作,通过对孤山一带的湖泊和山林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作为清代诗人,梁启心的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艺术风格:该诗采用了朴素而直接的语言,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场景之中。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入微,如“小雨飞来作夏寒”、“山翠忽低林影合”等句子,既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观察力,又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同时,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哲思,使得整首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意味。
历史意义:从历史的角度看,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清代文人生活与思想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清代中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氛围的变化,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追求愈发强烈。同时,这首诗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清代文学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初夏泛湖至孤山作》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的诗篇,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也可以感受到古典诗歌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