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秋夜述怀

梓里归来翻作客,拊心自悔太蹉跎。
人如明月圆时少,家似浮云散处多。
燕垒空萦泾水梦,鹢舟罢泛皖江波。
那堪绝好茱萸会,佳节仍从客里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甲午秋夜述怀》是清代诗人章锡明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章锡明(约公元1753年-约公元1819年之间),字子文,号梦白,清代著名文人,生于江南某地的一个书香世家。他不仅工于诗词,而且涉猎广泛,包括书法与绘画,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和文学家。他的生平事迹以及文学创作在当时受到广泛关注,对后世亦有一定的影响。
  2. 诗歌原文
梓里归来翻作客,拊心自悔太蹉跎。  
人如明月圆时少,家似浮云散处多。  
  1. 诗歌赏析:章锡明代的文学作品多以表达个人情感、描写自然景物或抒发哲理思想为主。在这首诗中,“梓里归来翻作客”反映了诗人从家乡返回后感受到的孤独与漂泊之感;而“家似浮云散处多”则表达了对家庭分离的无奈与辛酸。诗中的意境深邃,感情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2. 文化价值:此诗不仅体现了章锡明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到的审美观,也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如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慨。通过对这样的作品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背景。
  3. 教育意义:学习《甲午秋夜述怀》等经典诗文,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增强。

《甲午秋夜述怀》不仅是一首诗歌,还是一个文化符号,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学习和欣赏这样的作品,不仅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