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过易水吊荆轲

夕阳欲堕天茫茫,风狂振地惊沙黄。易水当前忽横道,寒流呜咽摧肝肠。
忆昔荆轲自此去,悲歌见志慨以慷。誓不生还报太子,冲冠怒已倾秦皇。
献图上殿舞阳怯,霜锋陡闪虹霓光。祖龙绕柱骇且走,虎狼不得夸刚强。
吾谋不就吾死耳,受恩敢以头颅偿。食人之食死人事,壮哉此语卿能当。
或云计则谬,剑术非其长。责人无难古所病,懦夫壮士谁低昂。
六国谋臣尽踵此,岂待楚火焚咸阳。英雄报君只有死,利钝成败归苍苍。
此时月出寒于霜,欲持杯水酬国殇。冰澌凛冽手易伤,吊古不见空彷徨。
北风复起号枯杨,恍闻击筑声悲凉,壮魂或来依我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过易水吊荆轲》是清代鄂恒创作的一首诗

鄂恒,字松亭,为满洲正黄旗人,道光年间进士,曾担任陕西知府,并有诗集《求是山房集》《味雪斋诗钞》留传。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诗人在夕阳西下之时,经过易水河畔,回忆起荆轲的故事,感慨英雄壮志和悲剧色彩的历史场景。

诗歌开篇“夕阳欲堕天茫茫”,通过夕阳的景象描绘出一天即将结束的黄昏,营造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氛围。紧接着“风狂振地惊沙黄”,描写狂风骤起,扬起的沙尘如同黄色的流沙在空中飘扬,增强了诗句的动感和紧张感。诗人接着写到“易水当前忽横道,寒流呜咽摧肝肠”,易水河横亘于诗人面前,寒冷的河水声中夹杂着呜咽声,触动诗人内心深处的悲痛与无奈。

诗中提到“忆昔荆轲自此去”,“忆昔”两字勾起了诗人对荆轲往事的回忆。荆轲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他为了报太子之仇,刺秦失败,最后选择了自刎而死。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传颂为忠义之举,而诗人在这里用“此去”,暗示了对荆轲壮志未酬、悲情终死的惋惜。

“誓不生还报太子,冲冠怒已倾秦皇”这两句诗表现了荆轲的决绝和愤怒。荆轲面对强大的秦国,誓言即使不能活着回去,也要以死报答太子,这种强烈的爱国之情和不畏强权的精神让诗人深感敬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秦王残暴统治的愤慨。

诗中还有对历史的回顾:“献图上殿舞阳怯,霜锋陡闪虹霓光”,这里诗人将历史人物与现实情境相结合,通过舞阳侯的形象来反衬荆轲的勇敢和决断。在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