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屋行

麻衣病嫠血濡足,负携八雏路旁哭。穷腊惨栗天雨霜,身无完裙居无屋。
自言近市有数椽,太翁所搆垂百年,中停双木彗未满七,府贴疾下如奔弦。
节度爱民修市政,要使比户成殷阗,袖出图样指且画,克期改作无迁延。
悬丝十命但恃粥,力单弗任惟哀怜。吏言称贷岂无路,敢以巧语干大权。
不然官家为汝办,率比旁舍还租钱。出门十步九回顾,月黑风凄何处路。
只愁又作流民看,明朝捉收官里去。彼中凡无业游民皆拘作苦工。
市中华屋连如云,哀丝豪竹何纷纷。游人争说市政好,不见街头屋主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拆屋行》是近现代诗人梁启超创作的一首古诗,而非清代的作品。这首诗收录于《梁启超文选》一书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关注。

《拆屋行》的原文如下:

麻衣病嫠血濡足,负携八雏路旁哭。
穷腊惨栗天雨霜,身无完裙居无屋。
自言近市有数椽,太翁所搆垂百年,中停双木彗未满七,府贴疾下如奔弦。
节度爱民修市政,要使比户成殷阗,袖出图样指且画,剋期改作无迁延。

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梁启超关注的社会现实之一是民生困境和城市建设的问题。诗中的“麻衣病嫠”指的是因病而穿着破旧衣物的老妇人,“负携八雏”则是指背负着年幼的孩子,他们在路边哭泣。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贫苦,也表达了作者对弱者的同情与关怀。

诗中提到的“太翁所建构的房屋已有百年历史”,反映出当时城市发展迅速,新建的建筑物往往历史悠久,而旧有的房屋则需要改造或拆除。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城市更新、城市规划以及建筑规范的重视。

“节度爱民修市政,要使比户成殷阗”这句话体现了梁启超对于治理国家、改善民生的看法。《孟子·尽心上》中提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在梁的这句诗中,他提倡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裕,更是精神和道德层面的提升。他认为通过有效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可以使得每一个家庭都得到改善,从而实现社会的整体繁荣。

《拆屋行》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梁启超的思想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