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嶂层峦万石生,幽岩搆结岂虚名。
鸟吟空谷偷诗调,水滴寒桥淡画声。
四面溪山皆旧迹,几间楼阁半新成。
搜奇引入桃源胜,疑是仙津路可行。
万石岩
介绍
《游万石岩》是一首七言律诗,出自清代诗人郁永河之手。郁永河,字沧浪,是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他的生平事迹并不为人所详知,但以其诗作《游万石岩》闻名于世。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万石岩周围的幽雅清静的景色,更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游万石岩》堪称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诗中的“云流石罅疑天近,瀑溅衣裙识洞低”等句子,生动地展现了万石岩的自然风光。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万石岩中水流的细微变化,以及瀑布溅落时的壮观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幽深的山谷之中。这种以景写情的写作方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性和画面感,令人回味无穷。
从文化意义的角度来看,《游万石岩》也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万石岩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厦门东郊狮子山的万石岩,因明代建寺而得名,其殿堂精巧、亭台错落,处于万石丛中,风景十分秀丽。而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不仅赞美了万石岩的自然美,更通过描绘这里的山川风物,传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崇敬之情。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游万石岩》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首清中期的诗歌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山水诗的重要文献之一。特别是对于了解清代文人的审美取向和创作风格,以及探讨中国山水诗的历史演变过程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还有新碑林的建设与诗歌文化的传承。《游万石岩》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在新碑林的建设中得到了新的发扬。新碑林位于万石岩前,占地5000平方米,收藏有100幅书法作品,包括诗、词、联文等,这些作品大多数都描绘了景色和抒发了情感,有的更是出自名家之手。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万石岩的文化层次,还使其成为一处集观赏和学习于一体的景点。通过这种方式,传统文化得以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游万石岩》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七言律诗,更是一部充满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传承。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表达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