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鹿洞过虎溪

鹿洞行云过虎溪,双峰竞秀望中迷。
游山要有论山识,到此名山试品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从鹿洞过虎溪》是清代章甫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章甫(1760~1816),字文明,号半崧,台湾县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事变时,曾募义军堵禦。嘉庆四年(1799)岁贡。他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 诗歌原文及赏析

  • 诗篇原文
    鹿洞行云过虎溪,双峰竞秀望中迷。
    游山要有论山识,到此名山试品题。
  • 诗篇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通过对“鹿洞”与“虎溪”的描述,展现了庐山的神秘与美丽。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体验,传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深厚情感。
  1. 历史背景
  • 庐山东林寺前溪名:“虎溪”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慧远法师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
  • 李白王维诗作参考:唐代诗人李白和王维都曾描写过庐山的自然景观。如李白在《庐山东林寺夜怀》中写道:“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王维则在《庐山草堂前石屏二首》中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等佳句。这些诗句也为《从鹿洞过虎溪》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灵感源泉。

《从鹿洞过虎溪》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