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后哀鸿喑不鸣,天涯极目泪纵横。
山经积旱春无色,河咽残冰夜有声。
万里轮蹄消白日,几人肝胆为苍生。
蹉跎未遂澄清志,何日驰驱报圣明?
汾州道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汾州道中》是清朝时期许珏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以及个人抱负未得实现的无奈。诗作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情况。
从历史背景来看,《汾州道中》的创作与清初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当时中国经历了一段战乱后的恢复期,社会经济逐渐复苏,但边疆问题仍存在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往往借诗歌来表达他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及忧虑。许珏作为当时的一位文学家,其作品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这样的时代烙印。
从艺术特色来看,《汾州道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能够深刻地捕捉并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及其所见所感。如“劫后哀鸿瘖不鸣,天涯极目泪纵横”一句,通过描绘战后残破的景象,传达了诗人深深的同情与悲悯。此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社会意义来看,《汾州道中》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还表达了他对于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和挣扎。在诗中提到的“山河异处无消息”,反映了作者在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时的失落感。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是许多古代文人共有的主题,也是他们作品中经常探讨的内容。
从文化价值来看,《汾州道中》作为一种文学作品,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出现,使得人们有机会重新审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状况,从而加深了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汾州道中》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诗歌,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历史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在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汾州道中》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