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与杏侪登塔冈

象教已无力,巍然塔尚存。
登高酬令节,落日满荒原。
未藉扶筇健,无妨坐石温。
江村老博士,相对澹忘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与杏侪登塔冈》是清代诗人盛昱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作于盛昱的某个特定日子,即重阳节。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描绘了重阳时节的景色和心情。在古代文人眼中,重阳节是一个登高望远、赏菊饮酒、表达对生命感悟的重要时刻。因此,诗人以“登塔冈”为题,不仅表达了对这一节日氛围的认同,也体现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诗中“象教已无力,巍然塔尚存”。这一句表达了对过去宗教仪式的怀念以及对古迹的珍惜。通过对塔的描写,盛昱展现了一种超越时间感怀历史的情感。在古代,塔作为重要的建筑形式,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而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这一传统的尊重和记忆。

诗中的“登高酬令节,落日满荒原。”,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时分的壮丽画面,人们在塔上相聚,共同庆祝重阳节的到来。这里的“令节”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在中国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远足的传统。而“落日满荒原”则形象地刻画了秋天特有的景象,以及人们在这美丽景色下欢聚一堂的情景。

“未藉扶筇健,无妨坐石温”反映了诗人虽然身体或许不支,但心境平和。在这里,“扶筇”是拄手杖的意思,“坐石温”则是坐在石头上感到温暖舒适。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的身体状态,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九日与杏侪登塔冈》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富含哲理的作品。它让人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与自然的连接,以及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九日与杏侪登塔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