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石邑之蒲吾

高峰四合插天齐,石邑西来路转迷。
鸟道半随山曲折,人家多在涧东西。
依墙种树遮茅屋,垒石为桥接断溪。
幽境自能消溽暑,长吟缓步一攀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石邑之蒲吾》是一首七言律诗,出自清代诗人傅燮詷之手。诗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得既生动又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高峰四合插天齐,石邑西来路转迷。鸟道半随山曲折,人家多在涧东西。依墙种树遮茅屋,垒石为桥接断溪。幽境自能消溽暑,长吟缓步一攀跻。

  2. 内容解析:首联“高峰四合插天齐,石邑西来路转迷。”描绘了山峰环绕如屏障,石邑之路曲折而深奥的意境,表达了一种难以辨认方向的感觉。颔联“鸟道半随山曲折,人家多在涧东西。”则具体描写了山中的道路弯曲且多变,而周围则是依着山势错落有致的民居。颈联“依墙种树遮茅屋,垒石为桥接断溪。”通过具体的植物和建筑元素,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尾联“幽境自能消溽暑,长吟缓步一攀跻。”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强调了这种幽静之地可以有效驱散炎热,使人心情愉悦。

  3. 作者介绍:傅燮詷,字去异,号绳庵,清直隶灵寿人。他不仅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官员,曾历任邛州知州等职。他的文学创作涵盖了多种体裁,如《史异纂》、《有明异丛》等作品充分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艺术才能。

  4.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精巧的语言运用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宁静。同时,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为整首诗歌增添了更多的层次和深度。

  5. 历史背景:此诗的创作背景同样值得探究。清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常常借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傅燮詷作为一位官员,可能也经历了类似的心境变化,从而创作出了这样的诗作。

《自石邑之蒲吾》不仅在形式上展现了古典诗歌的魅力,更在内容上传递了深远的情感与哲思。它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对于爱好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