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四合插天齐,石邑西来路转迷。
鸟道半随山曲折,人家多在涧东西。
依墙种树遮茅屋,垒石为桥接断溪。
幽境自能消溽暑,长吟缓步一攀跻。

自石邑之蒲吾

高峰四合插天齐,石邑西来路转迷。

鸟道半随山曲折,人家多在涧东西。

依墙种树遮茅屋,垒石为桥接断溪。

幽境自能消溽暑,长吟缓步一攀跻。

注释:

  1. 高峰四合插天齐:形容山峰高耸入云,仿佛将天空都遮住了。
  2. 石邑西来路转迷:石邑的西边有一条通往远方的路,道路弯曲,让人迷路。
  3. 鸟道半随山曲折:像鸟儿那样沿着曲折的山路行走。
  4. 人家多在涧东西:村落大都位于山间的溪流两岸。
  5. 依墙种树遮茅屋:在墙上种植树木遮挡茅草房屋。
  6. 垒石为桥接断溪:用石头搭建起一座连接两岸的桥梁。
  7. 幽境自能消溽暑:这种幽静的环境自然能够消除炎热的暑气。
  8. 长吟缓步一攀跻:悠闲地吟咏着,缓步攀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首句以“高峰四合插天齐”勾勒出山峰的高耸入云,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接着,诗人用“石邑西来路转迷”来形容通往远地的路曲折蜿蜒,让人迷失方向。然而,尽管路途艰难,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沮丧,反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述了沿途的景色。“鸟道半随山曲折”描绘了山路曲折如鸟飞,而“人家多在涧东西”则表达了村落散布在山间溪流两岸的情况。这些细节描写既生动又富有诗意,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诗人所描绘的美丽景色。
    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倚墙种树遮茅屋”与“垒石为桥接断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后者则体现了人工建筑的巧妙利用。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
    最后一句“幽境自能消溽暑,长吟缓步一攀跻”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这里,诗人用“幽境自能消溽暑”来形容这片山水之间的幽静环境能够消除人们心中的炎热和烦躁;而“长吟缓步一攀跻”则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轻松愉快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既有景之美,又有情之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