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宫门户辟朱明,四百芙蓉一掌擎。
彼岸从来皆佛度,高山奚必以仙名。
云垂绝壑漫漫下,春转芳塘盎盎生。
心迹不知何处住,频从支遁订新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七言绝句。

我们来逐句分析诗句:

  1. 花宫门户辟朱明,四百芙蓉一掌擎。
  2. 彼岸从来皆佛度,高山奚必以仙名。
  3. 云垂绝壑漫漫下,春转芳塘盎盎生。
  4. 心迹不知何处住,频从支遁订新盟。

我们将这些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花宫门户开在朱红色的日出时分,四百种莲花犹如一掌般托举。
  2. 彼岸的修行者自古以来都是佛陀的弟子,无需追求神仙之术。
  3. 云雾缭绕着深不见底的峡谷缓缓下降,春天时芬芳的池塘生机勃勃地生长。
  4. 我的内心与踪迹不知道该在哪里安顿,频繁地和支遁约定新的友谊。

我们对诗句进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卷。首联“花宫门户辟朱明,四百芙蓉一掌擎”展现了一个清晨时分,太阳初升,花朵盛开的景象。这里的“朱明”指的是早晨的阳光,象征着希望和新生。“四百芙蓉”则形容花朵众多,如同手掌般托举着它们,形象地表达了大自然的繁盛与美好。

第二联“彼岸从来皆佛度,高山奚必以仙名”则是对修行者的赞美。这里提到了“彼岸”,即佛教中的极乐世界,意味着修行者可以超越尘世的束缚,达到一种高远的境界。诗中提到“高山奚必以仙名”,意思是说,无论山峰多么雄伟壮丽,也不必追求神仙般的美誉,因为真正的修行者更注重内心的修炼和品德的提升。

第三联“云垂绝壑漫漫下,春转芳塘盎盎生”描绘了春天里自然景色的变化。“云垂绝壑漫漫下”描述了云雾缭绕在山谷之间的情景,给人一种深远和宁静的感觉。“春转芳塘盎盎生”则描绘了春天到来后,池塘中荷花绽放的景象,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这两个画面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

最后一句“心迹不知何处住,频从支遁订新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归宿的思考。这里的“心迹”指的是诗人的内心世界,“何处住”表示不确定的地方,而“支遁”则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僧人,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借用支遁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困惑和寻找人生方向的意愿。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频繁地与支遁交往,并约定再次相见,这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重视和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的内心思考,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