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昔泱泱表海东,江山还属主人公。
争赢总要乘时起,用霸终当转眼空。
觉醒同袍劳笔舌,低徊旧垒吊英雄。
巍巍纪念丰碑在,名实兼收入掌中。
青岛书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青岛书感》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傅锡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他对于时局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傅锡祺(1872~1946)字复澄,号鹤亭、大樗,台中潭子人。光绪十九年(1893)秀才,次年(1894)原拟赴福建应举,因甲午战役而作罢。日治初期以担任塾师维生,明治卅二年(1899)兼任《台湾日日新报》通信记者。明治卅四年(1901)应聘为台中《台湾新闻》记者,至大正七年(1918)止。明治卅九年(1906)加入日治时期最富盛名的诗社「栎社」,为创社九老之一。
诗歌原文及翻译:《青岛书感》这首诗中,傅锡祺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他对时局的深刻感悟和个人情感的流露。首联“自昔泱泱表海东,江山还属主人公”表达了他对家乡和国家的自豪与责任感。颔联“争赢总要乘时起,用霸终当转眼空”反映了他对于政治斗争和权力游戏的清醒认识。颈联“觉醒同袍劳笔舌,低徊旧垒吊英雄”则是他对于历史人物的缅怀以及对自己作为文人的反思。尾联“巍巍纪念丰碑在,名实兼收入掌中”则体现了他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望。
主题与思想: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抒发,更是对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传承。傅锡祺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坚守。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变迁。
《青岛书感》不仅是傅锡祺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高峰,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看到一个诗人如何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保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并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